首页 > 牢记总书记“八个着力”嘱托 > 牢记总书记“八个着力”嘱托
【牢记总书记“八个着力”嘱托 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金昌】田畴沃野绘新景 村美民富幸福来——金昌践行“八个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四)
时间:2023-02-28 09:10:37 来源: 阅读量:14575

一条条平整的村道上,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下,一间间热闹的车间里,一栋栋洁净的农舍中,农户们不惧严寒,挥汗如雨地谋发展、育产业、话“钱”景,热火朝天开启新征程……二月的金昌大地,广袤田野里涌动着乡村振兴的磅礴动能。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我们: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群众“出卷”、部门“答卷”、社会“阅卷”。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呈现出产业发展强劲有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31.92亿元,同比增长5.9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47元,增长6.2%;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757元,增长11.5%。

01

守底线 

织密防止返贫“保障网”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

今年62岁的张玉祯,是永昌县焦家庄镇南沿沟村一社村民,2013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摘帽,2017年初因小儿子张才礼大病未治愈,动态调整为返贫户。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当地政府送“房”入户、送“贷”入户、送“惠”入户,通过各种开发式、造血式帮扶,2018年张玉祯一家已经稳定脱贫。
张玉祯算了算,现在一家7亩多地,每年流转收入在5625元左右,小儿子申请的二类低保和政策补贴,每月可拿到670元,自己每个月还有1416元的养老金,还有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每年有2320元,再加上卖掉的小羊羔……家里3口人现在人均年收入可达到13000元左右。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精准监测是基础。我市坚持把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聚焦易返贫致贫风险群体,抓排查抓监测抓帮扶,及时精准消除风险。
组织开展防返贫集中排查、监测排查“回头看”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面向所有农户一户一户“过筛子”,集中排查各类农户70110户223535人,核查联审部门预警监测农户964人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6户1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了及时发现、应纳尽纳。严把“一看二算三核四评议五公示”风险消除程序,严格落实“七不消”要求,对符合退出标准的监测对象2户7人,认真开展风险消除评估,及时精准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图片

△全市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永昌县东寨镇红光新村的居民楼(资料图)。

同时,坚持把“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标准和核心指标,全面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着力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效。建立市、县、校三级控辍保学台账,对不具备入校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一人一案”送教上门,发放脱贫家庭学生各类补助344.81万元;为已脱贫人口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类费用851.14万元,已脱贫人口参保率和“一站式”结算率达100%;争取中央和省级农房抗震改造资金2300.43万元,实施农房抗震改造1667户,排查各类农村自建房60293栋(院),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476户……
持续提升农村低收入人群兜底保障水平,2022年农村低保标准调整为年人均5268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为每人每年8067元。综合运用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措施,发放低保金3384万元、特困人员供养金749万元、价格临时补贴199.2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
02

抓发展 

打好产业就业“组合拳”

和煦的阳光洒在永昌县六坝镇田野乡间。该镇七坝村四社的岳秀川在村后田地里放羊。在他和家人的精心饲养下,羊儿个个膘肥体壮。

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七坝村农民增收渠道单一,2014年,包括岳秀川在内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75人。后来,岳秀川借助帮扶政策搞起了养殖业,各级政府补贴4000元帮他修了羊圈,帮他申请精准扶贫贷款购买了16只大羊,办理了养殖保险。

这几年,岳秀川借助国家政策扶持,自己努力脱贫,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家里3口人,20多亩土地流转了,每亩能收入450元,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签了3年合同。”“养了40只母羊,每年能产60多只羊羔子,今年价格可以,每只羊市场价在700元左右,能有近5万元收入。”

……

说起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岳秀川不住地夸赞:“国家政策真是好,我们的苦日子熬出头了。”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我市坚持把发展乡村产业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不断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全力夯实脱贫群众增收基础。加快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培育壮大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谋划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55个,波杜草业6万吨饲草饲料、海量陇丰5万吨蔬菜、甘肃丝路之光800吨牛羊肉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

图片

△红光新村养殖小区(资料图)。

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69.72万亩,畜禽存栏量178.76万头(只),签单实施保险品种16个,投保农户5787户(其中:脱贫户1036户),应对自然灾害、产品滞销等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63户815万元,支持脱贫群众发展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
全面落实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农带农机制,8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吸纳承接到户产业扶持入股资金1249.9万元,带动脱贫群众429户持续增收。积极推行村企合作、劳务输转、乡村旅游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全市13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13个村级光伏电站运维管理规范,累计实现收益123.83万元。

图片

△元生奶绵羊养殖基地(资料图)。

持续开展农村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及时提供靶向就业服务,稳定提升工资性收入水平。全市累计开展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92人,占年度任务的128%;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5747人;6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乡村就业工厂和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744人,帮助9名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就业、133人达成就业意向;开发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1452个,托底安置脱贫人口473人。

03

促振兴

扮靓和美乡村“好颜值”

何家湾村,永昌县南坝乡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曾经是光秃秃的戈壁石头滩。

现如今走进何家湾村,尽收眼底的是宽敞整洁的街道,红瓦白墙的现代房,造型别致的太阳能路灯,文化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互助养老院、景观文化墙……

农业产业生机勃发、乡村环境优美宜居、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在我市,像何家湾村这样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而成就美丽乡村的“秘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有发言权。“现在,家里一来客人,都夸我们村变化大,说实话,环境美、空气好,我们的生活比城里还美好。”何家湾村村民严登虎说。

这只是我市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我市正逐步把乡村振兴的“设计图”变成“施工图”,乡村田园风光正在我市广大农村不断涌现。

我市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聚焦短板弱项破难点,着力推动乡村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高质量编制完成103个发展类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发展类行政村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金川区双湾镇省级示范镇创建任务全部完成,创建省级示范村19个、市级示范村15个,形成了以田园生态文旅体验为主题的南坝乡西校村、以特色养殖为支撑的东寨镇头坝村、以城乡融合为主导的双湾镇陈家沟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示范典型。

图片

△金川区农村污水处理智慧运营管理平台(资料图)。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抓改造、抓整治、抓提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1998座改厕任务全部完成,138个问题厕所全部整改到位,全市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9.74%,全市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排放达标。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网格化管理、卫生月月评、“星级文明户”等长效机制,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3.22万吨,村庄环境和农户庭院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图片

△毛卜喇村“卍”字灯城(资料图)。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带建设。研究编制《金昌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带建设方案》,分县、区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片带创建工作,永昌县打造“一带一廊一圈一区”,布局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项目70个,总投资2.85亿元,南坝乡“风车长廊”等乡村旅游项目建成投用,毛卜喇村“卍”字灯城夜经济发展等省级旅游发展补助项目对接申报;金川区细化19项具体措施,整合各类项目73个,“三带一廊一园”建设有序推进。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整治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高价彩礼、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问题,金川区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金川区双湾镇、永昌县六坝镇九坝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

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我市乘势而上,努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持续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

记者:刘伟业 郭永霞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