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牢记总书记“八个着力”嘱托 > 牢记总书记“八个着力”嘱托
【牢记总书记“八个着力”嘱托 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金昌】追青逐绿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金昌践行“八个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五)
时间:2023-02-28 09:14:32 来源: 阅读量:15352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金昌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旋律。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其中“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既是总书记对于甘肃发展的殷切期望,也为新时期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

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民生任务和底线任务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融入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作出积极贡献。

守牢底线 筑就生态安全屏障

金昌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干旱缺水少雨,自然生态脆弱,长期以来植被稀少,饱受风沙侵袭。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国土生态安全,还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植树造林改变这里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每一个镍都儿女最大的心愿。

于是,在市区东北西部,一条“绿色长龙”逶迤而起——

这是一条总长近26公里的防护林带。一排排新疆杨、刺柏高高耸立,一片片国槐、旱柳在林中交错互织,一方方低矮山杏、红柳、沙枣等灌木林日夜守护着金昌这片绿洲。

图片

这是一段目标清晰、不断接力的绿色航程。自2001年以来,我市在市区外围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绿色长廊一、二、三期绿化工程,西部防护林街景绿化工程,市区西部沙枣胡杨观赏林一、二期绿化工程,市区南部生态屏障建设一期工程等重点工程。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全民义务植树,栽培各类苗木50余种、500多万株,建成了占地面积2.5万亩的环城生态防护体系。不仅有效抵御了北部风沙的侵袭,而且给金昌人民筑建了一个宜游宜居的工作生活家园。

对于“绿色长龙”带来的变化,每一位市民都有着切身体会。“现在冬春时候,很少再有因沙尘肆虐而不见天日的天气了,切切实实让人觉得有了安全感。”

近年来,我市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三北四期”防护林、天然林(草)保护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北部荒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打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生态优先已成共识,金昌绿色发展脚步也更加坚定。

久久为功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7.5%;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15、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排名第2;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百强……

一串串亮眼的数据与一份份金灿灿的荣誉,是我市生态持续向好、环境愈加优美的佐证。开窗见绿,出门见景。越来越好的空气质量,越建越美的城市公园,实实在在地转变成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图片

面对“绿色大考”,金昌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从保护一片蓝天、一泓清水、一块土地开始,全方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2022年,全面排查各类工业企业炉窑116台,涉VOCs重点管理企业21家,建立排查清单和整改台账。开展扬尘污染防治专项巡查月活动,组织全市11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和9家补充核查企业做好2022年度碳排放核查复核工作,督促2家发电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成功纳入2022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能源取暖试点城市。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11项涉及“千吨万人”乡镇饮用水水源地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有序开展水源保护区内风险源现场核查工作,积极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规范化建设,完成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矢量图制作和“一源一策”方案编制;积极申报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不断完善配套污水管网建设,4个全国重点建制镇建成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工业企业和工业集聚区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并实现自动在线监控,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积极推动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完成2021年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工作和2022年度3个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以上;加强固体废物治理,完成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问题整改,持续推进畜禽粪污循环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和尾菜处理,7个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和食用农产品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场所的建设用地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成功入围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制定印发了《金昌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图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碧水也是幸福……10年来,从一域到全局,山更绿,水愈清。

强化整改 生态文明水平再提升

巍巍祁连,绵延千里。五彩斑斓的林间流水潺潺,看似不远的山顶在夏天也有茫茫白雪。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地区三大内陆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图片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严格的要求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红线,全力以赴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各级各类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有力有效。

截至目前,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中涉及我市的22个建设项目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复查复核,恢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面积达1300多亩。如今的祁连山,少了人为扰动,多了动物种群、草木葱茏,生产设施和建筑拆除后的空地被青草野花覆盖,补栽的松树、柏树已渐成林。

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督察整改任务均按期整改,信访件全部办结;“绿盾”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中反馈的金昌市芨芨泉省级自然保护区问题全部整改完毕;省级环保督察41项任务全部得到有效整改;2022年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办理信访件65件,已办结63件,阶段性办结2件。

此外,我市制定《金昌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金昌市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出台《金昌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实行)》《金昌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试行)》《金昌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金昌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规范性文件,结合省级出台的相关制度,基础形成覆盖主要环境要素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严格监管与有效激励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为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撑,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立行立改见实效,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全市生态文明水平达到新高度。

强化管理严把关口 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强有力的举措,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图片

放管结合,创新执法监管模式。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生态环境监管活动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减轻企业负担。聚焦发现和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重复检查、随意监管、执法不公问题,推进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化、规范化。2022年制定并发布部门双随机执法任务237项、组织和参与跨部门双随机执法任务7项,共查处违法案件8起,处罚金额31.405万元;高度重视群众信访投诉办理工作,坚持“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反馈”原则,采用蹲点驻守、突击检查、宣传教育和协调沟通等多种手段,有效提高群众对信访案件的满意度。2022年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及上级转办信访投诉案件207件,办结率100%。

严格把关,强化项目环保准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项目落地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杜绝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破坏。其它区域根据所在环境管控单元,从空间布局约束、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效率要求等方面,合理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避免出现不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对于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不予审批。

我市持续治理祁连山沿山的荒地、荒坡,通过种植观赏林木及经济林木,不仅使荒山变得郁郁葱葱,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收入双赢,探索出了将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的有效途径。

抢抓“双碳”机遇,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作为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突出地企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着力发展先进制造、循环农业、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通道物流、文化旅游、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十大生态产业,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如今,在金昌,一方方水土之上兴起了一个个绿色产业,以“绿”生“金”的探索遍地开花。

图片

保护绿水青山,金昌蹄疾步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名片”,金昌步履铿锵。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林秀、生态和美的画卷正在金昌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蒲瑞华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