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要闻 > 甘肃要闻
【地评线】飞天网评: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敏锐
时间:2023-03-13 21:31: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阅读量:1776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基层治理,优化社区服务。迈步新征程,要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持续优化基层治理,不断加强民生保障。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使政治方向不偏离、资源能力有保障。要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解决发展难题。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要不断丰富“党建+”的工作内涵,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坚持以党建带群建,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最大限度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要通过党建网格化,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村民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矛盾调解窗口,建立健全群众诉求“值班接访、首问负责”制度,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创新方式方法,将有调解经验、有群众基础的志愿者编入队伍内,负责社区的普法、治安、纠纷调解,为社区邻里营造祥和的生活环境。要把党员、志愿者等联结起来,将群防群治力量延伸到基层,推动党员下沉到居住地社区。要建立协商议事平台,让群众沟通有渠道、参与有平台,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要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和乡风文明建设,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人民群众就医问题,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经常性开展送医服务活动,加强社区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针对“一老一幼”问题,要加大普惠托育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更加注重贴近社区、家庭,提高专业服务的方便性可及性,切实增强“一老一幼”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更好匹配和适应不断增长的养老育幼需求。针对群众就业问题,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群众创业就业提供更好更温馨的就业环境。针对社会保障问题,要适度调整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和工伤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要继续向基层赋能,为基层减负,不断增强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富成效。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胆探索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强化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的活水汩汩而流。(李萍)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