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兔子画得栩栩如生”“这个草莓画得让人垂涎欲滴”“绘制石头画最主要的就是眼要准、手要稳”……说起石头,很多人会对它视而不见,但在市第三小学双湾校区,这里的学生点石成“画”,在石头上描绘着小桥流水、野生动物、蔬菜瓜果和奇思妙想的世界。
5月30日,走进市第三小学双湾校区的石头画奇妙课堂,记者看到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通过学生们绘图、上色,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活”了起来。
石头画使用的是丙烯颜料,丙烯颜料的优点是不易褪色,但画在石头上不易干,需等待底色干透再绘画形状,还要充分注意到水和颜料的调和比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耐心创作,细心绘画,渐入佳境。
让学生在石头上作画的想法是怎么来的?这离不开该校美术老师杨述军别出心裁的创意。杨老师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20多年,有着深厚的工笔画技艺,他常常看到很多孩子喜欢把捡到的石头拿来学校玩耍,于是便有了把中国画与奇石相融合的创作设想,并开设了《“石”在有趣》特色美育课程,以社团课的形式开展,供学生选修。
“乡村并不缺少美育资源,石头、树皮、芨芨草等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是美育的灵感。”杨述军说,“在西北村庄荒地里、河道边有很多千姿百态的石头,我们就地取材,依石作画,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审美水平。”
课余时间杨老师发动师生到周边翻捡石头,经归类、清洗后,200多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成了学生们“点石成画”的原材料。“我画的是美丽的家乡,我要把美好的事物画在这些石头上,每当完成一个作品,都会特别开心,也很有成就感。”六年级学生张瑞娜说。(记者张乐天 郭鑫)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