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教学
以德正行 启智育人——金昌市中小学深入开展“德润校园·学在金昌”八项行动纪实
时间:2023-10-26 09:50:12 来源: 阅读量:4018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以“德润校园·学在金昌”为主题的“德育铸魂、智育培基、体育强身、艺术涵养、劳动砺志、阅读润心、家校协同、阳光成长”八项行动,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让每一名学生在重要的人生阶段起好步、奠好基,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培根铸魂育新人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在金昌,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场所,早已成为学生们最好的“工具箱”和“资源库”。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在沉浸式实践中充分感受思政课的魅力。

为了让思政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课”和激发家国情怀的“公开课”,我市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构建“课堂+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学校+家庭+社会”的大思政体系,引导学生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让广大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茁壮成长。

同时,通过励志演讲、主题班会、学习心得征集等形式,开展“理想、责任、信念”“坚定四个信念,筑牢成才之路”等专题教育。各校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征文、知识竞赛等,广泛开展主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扎实开展,四个自信进一步坚定。

文体赋能添活力

节子舞,2008年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永昌县职业中学,这种传承千年的古老民间舞蹈正在焕发出全新的活力。该校组织在校学生定期学习训练节子舞,让他们成为非遗文化的见证者、参与者、传播者。节子舞“进校园、进课程、上舞台、推出去”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节子舞的乐趣、方法,提升了艺术欣赏与创作能力,也培养起了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艺的热情。

和永昌县职业中学一样,我市各中小学注重传承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将红山窑制陶、清河剪纸、民间秧歌等非物质文化传承融入校园社团活动,以激发未成年人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

1698284861692432.jpg

校园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身心发展、拓宽兴趣和开阔视野的阵地,也是展示学生个性、发展特长的第二课堂。我市各中小学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图为市第四小学学生在社团课上训练篮球。记者柯玉栋摄

与此同时,各校认真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常态化实施,品牌化发展,形成学校推进体艺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通过学生社团、课后服务、专项竞赛等,扎实开展体育、艺术、科技教育,让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1项艺术特长和1项科技特长,树立较强的科技意识。

书声朗润沁人心

每学年图书馆借出图书近2万本,图书利用率达到95%,平均每生15本,家庭平均藏书50本……在市第七小学,阅读热情很高,人人读书、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学校深入推进“琅琅书童读书工程”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让琅琅书声陪伴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内涵发展。

各校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引导学生把阅读作为生活的基本方式。并在各中小学设立校训墙,建立“二十四孝”等内容文化长廊,在楼梯、楼道、教室内张贴《弟子规》《三字经》《劝学篇》等经典语句1400余幅,在学习园地设计梦想园、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650余处,在楼道摆放图书阅读架260余套,为25所学校每个楼层设计文化专题,营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浓厚氛围,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

家校协同护成长

“教育一名学生、成就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自2019年8月开始招生以来,永昌县第四小学就把对家庭贫困子女、特殊家庭子女的摸排、走访、关爱作为学校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学校进一步健全家访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学期开展一次集中家访,随时开展随访、话访、来访,做到特殊情况学生重点访、重复访,累计走访家庭近600户、覆盖率达到75%以上,搭建起家校和谐沟通、携手共育的“连心桥”。

我市发挥家庭、学校、社会育人合力,构建“三位一体”全方位育人网络,积极探索“互联网+家长学校”建设,及时与家长加强沟通联系,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孩子禀赋、兴趣、爱好,让家长遵循规律、尊重孩子、尊崇学校,育人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致家长的一封信》,编印《家庭教育导报》,开展“如何规划学生一生”“走近孩子,倾听心声”等专题教育,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育人合力不断形成。(记者常建哲)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