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昌要闻 > 金昌要闻
讲述金昌好故事 传播社会正能量——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
时间:2023-11-08 09:12:13 来源: 阅读量:2316

市融媒体中心融合一年多来,坚持移动优先、内容为王,按照先端后微再报台的原则,重构内容采集和分发机制,发稿以客户端为首发,绩效考核以客户端为依据,新闻阅评以客户端为主体,引导主力军全面挺进移动主战场。全方位生动立体讲好金昌故事,形成了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市级主流媒体平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幅提升。以“镍都金昌”客户端为龙头,聚合3 个新媒体平台、5 个传统媒体平台,建成“1+3+5+N”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同时将市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平台与融媒体中心客户端一体建设,将智慧城市建设子项目——“金昌市民通”服务客户端与“镍都金昌”新闻客户端一体运营,有效对接“甘快办”、12345 市长热线、交通出行及水、电、暖、学费收缴等51 项服务功能,开通“融媒金品”电商超市服务地方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形成“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媒体融合新优势。

今年11 月8 日是第24 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自己,让我们听听新闻同行们真挚的心声,看看他们深入一线采访的身影,共享职业荣光,同庆我们的节日。

新闻工作者心声:

参加工作以来,我时刻怀揣着对新闻事业深厚的热爱和追求,不断适应媒体融合时代要求,以一名优秀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提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新闻工作中。在这个位置上,我深感责任和压力并重,也屡屡意识到自身能力和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每一次采访都当作提升自我的机会,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进步,尽快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全媒体记者,为讲好金昌故事、传播好金昌声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记者常建哲)

工作6 年,从记者到新媒体编辑,从前方一线转入后方坚守,从发量饱满到头秃焦虑,每一段路都被刻上了成长的印记。我们穿梭在新媒体的各个平台,捕捉热点资讯,讲述金昌故事,传播金昌声音。有星空陪伴的夜晚,编稿子、做策划、想文案、做原创,那一篇篇编审完成的稿件、一个个精心创作的新媒体产品,都是我们用心传递媒体温度的最好见证,也是我们用文字和镜头描绘出的青春与理想。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我希望能够继续坚定热爱,在新闻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记者徐筱哲)

虽然我学的不是新闻专业,但很荣幸能够从事新闻工作,今年是我从事新媒体编辑工作的第3年,也是我度过的第3 个记者节。这几年,我和新媒体团队的小伙伴齐心协力,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无论是在工作期间还是休息的时候,都保持着新闻敏感性,时刻抓住社会热点,快速高效地向广大市民群众传播金昌故事。未来,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小伙伴们一起利用好新媒体优势,讲好金昌故事,做“最懂读者”的人。(记者邢雅斌)

都说,编辑就是为他人做“嫁衣”,把“嫁衣”做得漂漂亮亮,把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更加精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我们每一位编辑不变的初心。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一路走来,改变的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新闻理想。今后,我将继续奔跑,用文字传递真善美,在新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编辑康艳)

记者节一个永远不放假的节日,作为一个从业近30 年的老记者,我见证了国家发展,社会的进步,有辛苦有劳累,但更多的是欣喜。我并不是新闻科班出身,因为好奇和敬畏而加入了这个行业,很感谢这份光荣的职业,在不断追求真相、突破前行、探求人性的过程中,自我也更加坚强沉稳。选择了记者职业就选择了高强度的工作,就选择了永远公正且独立的看待事物,作为新闻记者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传播党的声音,反映民生民意,我们一直在路上。(编辑刘海昆)

1699405464921084.jpg

记者在制作室审片。张玉龙摄

1699405634464119.jpg

记者在金川集团铜业公司铜箔分厂采访。张玉龙摄

1699405668214509.jpg

记者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张玉龙

1699405697809321.jpg

记者在火星1 号基地采访。张玉龙摄

1699405733633411.jpg

记者在甘肃农垦天牧乳业有限公司采访。张玉龙摄

1699405764201815.jpg

中心举办体育活动庆祝记者节。记者翟雄摄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  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