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身边榜样 > 身边榜样
【强国复兴有我·身边的榜样】麦田里的守望者——记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段军
时间:2024-05-11 09:49:35 来源: 阅读量:2025

27年,一个“农”字留在笔端、烙在心田。

段军,金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坚守在“三农”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金昌大地处处有他的足迹,田畴绿野中处处洒下他的汗水。

推广技术的“及时雨”

乡村振兴,出路在科技,活力在创新,效能在推广。

20多年来,段军一直扎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第一线,深知推动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是确保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014年,段军参加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玉米密植栽培技术考察团赴新疆参观学习,他对这项技术的增产幅度和优势十分震惊,回到金昌后,便开始着手这项技术的“本土化”工作。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起初1-2年试验过程中,他和同事们发现,在金昌地区,玉米如果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玉米红蜘蛛泛滥流行为害,同时会因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而出现早衰问题,反倒会减产,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经过反复试验示范,最终确定将玉米种植密度从以前的每亩4000-4500株左右,增加到每亩5000-6000株,并引进推广株型紧凑、水肥和光利用效率高的耐密品种,配套宽窄行种植、化学控制、晚收等技术。仅仅这一项技术的应用,就使得玉米的产量从之前的亩均1000公斤提高到了1200公斤。在市县(区)两级农技人员的推广下,当前金昌已经全面采用了这项种植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段军紧盯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本地化转化与创新突破,加快了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和新技术普及推广应用,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曾先后引进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40多个,良种普及率达99%,累计推广200多万亩。近年来,他与永昌县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了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技术的本土化应用研发,并在“小麦宽幅匀播”与“浅埋滴灌”技术集成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实现了“节种节水节肥”目标,综合节本增效35%以上,成为灌溉农业区小麦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革命性技术。由于在粮食生产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本人也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躬耕田野的“守护神”

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抵御风险能力弱,除了市场波动导致的价格变化外,更多就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干旱、大风、低温等极端气象灾害与病虫害叠加发生,往往来势猛、强度大、损失重,令农户头疼不已,一次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会让他们很长时间都缓不过劲儿来,严重影响大家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

春夏相交之际,也是段军神经高度紧张的时候。这段时间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也是气象灾害多发的风险期。每年“五一”前后的低温灾害对刚刚出土的农作物影响特别大,做好冻害防范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是农技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6年5月14日夜间至15日凌晨,我市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处于苗期生长的玉米、籽用葫芦、马铃薯、西甜瓜、蔬菜、葡萄等作物遭受了严重的低温冻害,造成全市12个乡镇138个村农作物受灾,受灾面积22.73万亩,成灾面积16.7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灾情就是命令。灾害发生后,段军和他的同事们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一线,排查灾情面积、甄别灾害程度。这次低温冷冻灾害涉及范围广、成灾作物多、受灾面积大、受害程度重,哪些作物需要改种、哪些需要补种、哪些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恢复生产……“农时”不等人,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为决策提供依据。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发挥团队力量,结合实际情况,精准研判、对症下药,制定灾后恢复生产方案,指导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开展生产自救,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高原夏菜是我市“2+4”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势特色产业。段军立足金昌资源禀赋,加大技术模式研究攻关,提出金昌从东到西1000多米海拔梯度、100多公里距离高原夏菜“种植带”“产业带”理念,推广“拱棚春提早、海拔梯度错茬、品种压茬、育苗补茬”生产模式,高原夏菜“错期播种”“错峰采收”,实现4-10月全周期生产、全档期上市,在种植模式、市场调节、生产效益方面实现了关键性突破,普遍被菜农及经营主体采纳,推广应用150多万亩。

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只有不断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才能让良田与良种、良机、良法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然而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是一项业务工作,更是一项群众工作。一项新技术,在推广初期,往往面临着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这就要求农技人员俯下身子下沉田间地头,面对面为群众认真细致答疑解惑。

段军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农技推广工作岗位,扎根基层,心系“三农”,长年累月奔波在田间地头,撒播科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倾注了心血,作出了突出贡献,与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红蜘蛛”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具有繁殖扩散快、防治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的特点, 为让群众熟练掌握红蜘蛛综合防治关键节点技术,段军常年跑田间地头,入户听取农户反馈、设点开展农技宣传、现场进行技术交流……在他的努力下,种植户们开始了解到“红蜘蛛”的危害,并采取科学措施进行了防治。工作二十余年来,他最开心的,就是群众在他的指导下一次次成功“虫口夺粮”,保住了一年年的好光景。

想要在单位找到段军,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他经常“早出晚归”,身影基本都在田间地头。他把全部心思用到为农民服务中,把工作成效体现在为农民增收上。为了使科技服务和农民培训更加贴近需求,他十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有时为了解决一个病虫害、一个技术难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庄稼地里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作为一名农技推广人员,他的足迹遍及永昌县、金川区的各镇各村,和农民群众形影不离,经过多年的工作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常年累月开展农技培训和现场指导,春风化雨般将适用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生产经营水平,先后在30多个村社蹲点,面上指导遍布全市100多个行政村,深入到“三农”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每一项成果都是服务“三农”的结晶,每一份收获都是不懈奋斗的回报。近年来,段军被遴选为“陇原之光”访问学者、当选甘肃“最美人物”、获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荣获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2023年以来,段军又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甘肃省优秀专家。

成绩的背后,是段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厚情怀。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群众,他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没有止步,一直在农技推广路上深耕着、奉献着,书写出志在田野写丰收惠民生的生动实践。(记者运主伦 常建哲)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