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教学
关掉“小屏幕”拥抱“大课堂”——金昌市部分小学“素课日”教学活动走笔
时间:2025-04-17 10:30:13 来源: 阅读量:737

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市部分小学创新推出“素课日”:每周一天,所有班级上课关闭电子屏,回归传统,教师使用板书讲解课堂内容。无屏课堂是学校的一次尝试,既考虑学生的视力保护,更希望师生能回归纸笔互动、思维碰撞的教学传统。那么,经过开学两个月的实践,师生们对“素课日”的反响究竟如何?

师生互动 课堂增效

4月11日,市第六小学的又一个“素课日”。走进课堂,各科老师好看又有创意的板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数学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通过一面整洁的板书总结;语文一篇课文的重点,可以用几个关键词串联。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重点,赏心悦目又一目了然。

“在推行‘素课日’的这段时间,课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没有了电子屏幕预设的教学流程,课堂的灵活性增加了。”史亚琴是市六小的美术教师,课堂上,她一笔一画展示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花卉的特征。

她惊喜地发现,一个多月下来,比起看屏幕上的动画演示,学生们对板书展示的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也给课堂带来了新活力。

在数学老师石晓乐的“素课日”课堂上,他有更多机会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

石晓乐说:“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开始主动站起来分析解题思路,思维碰撞出不少火花。”

在“素课日”,全体教师利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开展课堂教学,板书美观工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充分发挥了板书示范、归纳、强调的作用和优势。在书写板书时,学生也在同步思考。

回归传统 教育升华

为什么要推出“素课日”?市六小信息室主任李鑫文总结,这是站在老师和学生角度,学校尝试做的一道“减法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批优秀的年轻人加入教师队伍,带来了可喜的变化。音频、音乐、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产品的运用,让课堂变得生动。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开展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海量的多媒体产品反而会让师生“消化不良”。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杨昌瑞通过日常进校观察、同行间交流发现,有的教师面对网络上海量的PPT课件资源,不细心甄别,拿来就用;有的教师过于依赖PPT课件,课堂教学被PPT牵着走;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有不合理使用现象。

此外,电子课件的使用,有时使得新老师在课堂整体把控上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从上个学期开始,市六小、永昌县一小开展了“素课日”试点工作,让师生开展更多互动。

这个学期,永昌县第二小学也将每周三设置为“素课日”,在全校推广无屏课堂。“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不只是保护孩子们的视力,更多的是谨防师生过度依赖电子课件。”该校副校长李鼎荣说。

开学第一次巡课,李鼎荣发现课堂上老师好看的板书非常多,精华都浓缩在板书里,不少资深老教师在“素课日”中,凸显出深厚的业务功底。

“‘素课日’的设立,也提醒我们在平时科学适度有节制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严格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保护好学生视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丰富、充满活力的成长环境。”永昌县二小教师徐霞说。

素养提升 教学革新

“课堂的板书,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要求。”永昌县二小办公室主任严泽介绍,在县二小新老师每月都要提交2份课堂板书和一份朗读作品,学校会定期举办“素课日”主题研讨会,老师们根据课堂成效交流经验、分享好的做法,在日积月累中提升每一位老师的能力。

“‘素课日’并不是对课堂中使用电子产品的全盘否定,而是进行一种探索和尝试。”李鼎荣告诉记者,学校充分发挥传统教学课堂优势,坚持合理、有效使用课件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扎扎实实开展日常“备、批、教、辅、研”常规工作。

学生们全身心感受教师描绘文字的优美,享受数字推理与图形绘制所带来的专注思考。老师们则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让教师板书授课,关闭‘小屏幕’,拥抱‘大课堂’。”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春林表示,“素课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教育回归本质,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思维生长的沃土。(记者文星乃)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