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新闻网—金昌日报讯(记者文星乃)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市龙门学校近年来创新构建“一体两翼三驱四核”科学教育模式,通过顶层设计、课程改革、师资协同、资源整合等举措,打造了贯通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新生态,为区域科学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学校投入180万元升级改造科学教育设施,建成包含创客空间、航模教室、生物实验室等在内的科学教育中心。其中,创客空间配备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等前沿设备,航模教室实现从木质模型组装到无人机编程操控的能力进阶。校长李卫东表示:“我们着力构建'观察-实践-创新'的培养链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科学魅力。”
课程体系方面,学校构建了“1+1+X”特色课程群。基础课程夯实科学素养,拓展课程满足个性需求,特色课程凸显实践创新。小学低年级“魔法科学课”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兴趣;小学高年级“AI创想课”培养计算思维;初中“智造工坊”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依托“中国镍都”资源优势,开发“五彩”科普研学课程,组织学生深入金川集团公司车间探究金属冶炼原理。
师资建设上,学校创新“师资下沉+实验共享”模式,组建跨学段备课组,初中理化教师定期到小学授课。科学名师工作室开展送教活动,带动区域6所小学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小学教师王璐说:“这种协同机制让我们的课堂从照本宣科转向动手探究。”
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每周“科技嘉年华”展示航模、生物等社团成果;寒暑假“家庭实验室”活动累计收到作品300余件;与金川集团公司共建实践基地,开展工业研学。三年来,学生在各级科创竞赛中获奖100余项,其中初中生李昊阳的“智能分类垃圾桶”获省级一等奖。
未来,学校将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化校企合作开发“工业科普”系列课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探索新路径。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