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因矿建企、因企设市,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素有“河西重镇”“戈壁钢城”之称。坐落在这片热土上的甘肃建行人,以“圈链群”模式破题,用不间断的金融服务让这座钢铁城市滋养出更多蓬勃向上的力量。
百炼始成钢
走进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酒钢集团”)炼轧厂,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车间内钢花四溅,一派繁忙景象。
酒钢集团是继鞍钢、武钢、宝钢之后,新中国规划建设的第四个钢铁工业基地。作为一家老牌钢企,酒钢集团一直坚持把质量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快产线升级改造、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把产品做精、质量做硬、信誉做优。
去年年初,针对清洁生产设备老旧、技术落后问题,酒钢集团下属公司酒钢宏兴启动炼轧工艺改造项目。但项目推进需要大笔资金,酒钢宏兴向建行省嘉峪关分行寻求帮助。
建行甘肃嘉峪关分行立即组建专项服务小组,多次走访企业了解情况,制定专属服务方案,最终凭借执着的态度、高效的服务获得银团牵头行资格。组建银团、评估项目、申报授信,嘉峪关分行联动工行、农行、中行、交行等八家金融机构,在最短时间内为项目组建26亿元的银团贷款,满足企业对核心产线进行升级改造的融资需求。2025年底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炼轧厂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大幅提升企业宽厚板生产能力的同时,将炼钢工序碳排放强度降低百分之二十以上。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重点工程的关键核心部位都注入了“酒钢造”,这背后,离不开分行的一路相伴。截至4月末,分行累计为酒钢集团提供信贷支持超500亿元,服务范围涵盖债券发行、国际贸易、绿色转型、技术改造等众多领域。
不仅如此,分行以酒钢集团现代农业板块为切口,为其子公司祁牧乳业公司搭建社区生态圈,批量化拓展祁牧乳业旗下28家专营店及24家社区鲜奶屋,派发“建行生活”线上祁牧优惠券3万余元,精准覆盖嘉峪关市19个市区;为祁牧乳业、紫轩酒业上线智慧食堂,提升300多名员工就餐体验的同时,撬动社保卡、代工客户、大众客户等客群的深度经营,逐步将金融服务渗透到酒钢集团有色、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各个板块,实现共建共享、共促共赢。
创“造”新品质
作为西北地区钢铁行业的领头羊,酒钢集团注重发挥链主企业核心作用的同时,不断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激发产业链发展新动能。分行围绕酒钢集团全产业链发展和融资方面的痛点、难点,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打造钢铁产业“新高地”。
嘉峪关大友嘉镁钙业有限公司是酒钢集团的核心保供企业,是目前国内原料优质、设备完善、工艺先进、环境友好的优质炭黑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各类专利42个。
“以往地磅称重都是单人单磅,不仅存在操作误差,还要填写大量报表,费时费力。”为进一步实现企业智能化改造,引进物料智能化计量、可燃气体在线监控集中报警控制等系统,企业负责人来到分行寻求资金支持。
分行紧扣企业“专精特新”特点,探索创新融资模式,为其量身打造了以“核心发明专利质押+母公司担保”为风险缓释措施的综合融资方案。在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下,5日内完成了线上知识产权的质押登记手续,成功为企业投放全省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
此外,为支持酒钢集团整合周边矿产资源、培育新能源大基地,分行为酒钢“基石计划”项目新增授信48亿元,推动“绿电炼钢”与“5G智能工厂”从蓝图走向实践。针对钢铁行业“存量优化”趋势,分行以“供应链融资+专项授信”双轮驱动,近三年累计为酒钢上下游132户企业提供融资10亿元;为酒钢集团办理信贷业务300亿元,支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6项,以金融活水浇灌出更多“硬核科技”之花。
“改”出新颜值
钢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但酒钢人深知“一钢独大”不可持续。近年来,酒钢集团锚定“双碳”目标,不断加大钢铁新材料、成型技术以及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让“黑色钢铁”披上“绿色外衣”。分行以绿色金融为引擎,不断加大钢材加工、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在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玉门红柳泉三期800MW风电工程现场,随着首台风机基础浇筑的完成,项目土建施工正式进入新阶段。
“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是酒钢集团“十四五”期间电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规划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拟开发2400MW风光电,建成后对实现新能源就地高效利用,促进酒嘉地区碳达峰、碳中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行获知项目信息后,第一时间组建“省分行+二级行+网点”三级营销团队,多次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快速完成资料收集、项目评估、审核上报等工作,仅用15个工作日,为项目授信20亿元。
曾经,钢铁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煤焦油无害化处置,是摆在酒钢集团面前的一道难题。嘉峪关大友嘉能精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的煤焦油碳基材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以通过打造“煤焦油无害化深加工—炭黑—尾气余热回收发电”模式,实现酒钢集团煤焦油无害化处置的同时,填补甘肃炭黑产业的空白。
获知项目建设信息后,分行第一时间成立攻坚团队,白天走访企业收集资料、晚上研究制定服务方案,条线协同、群策群力,为项目投放前期贷款8500万元,支持年产6万吨高品质炭黑生产线落地。
“通过焦化副产品资源化利用,每年可循环利用煤焦油20万吨,年危险废物利用量超过30万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截至4月末,分行已为酒钢集团焦化炉技改、新建尾矿库等绿色转型项目投放贷款21.44亿元,助力企业擦亮“绿色名片”。
从“一炉铁水”到“风光无限”,从“黑色钢铁”到“绿色制造”,在助力“戈壁钢城”绿色蝶变与智慧升级的路上,甘肃建行人将一如既往,稳步前行。(蔺志雯、方涛、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