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房子泡成这样,5000块一分不能少!”
“你这明摆着狮子大开口,凭啥要这么多?”
金川区新华路街道昌都里社区马翠芬执委婚调工作室内,气氛剑拔弩张。楼上张师傅忘关水龙头泡坏楼下李大爷家,赔偿金额让这对老邻居争执不下。
“咱们找个专业机构定损,该多少是多少,比肉眼估得准。”被大家亲切称为“马大姐”的调解员马翠芬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提出解决方案。见李大爷仍犹豫,马大姐又打起了感情牌:“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咱们也是多年的老邻居了,为这点事儿伤了和气多不值当。”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在情理法的巧妙调和下,化作两位老人握手言和的笑声。
△马翠芬执委婚调工作室
马翠芬今年48岁,已在社区工作十余年,先后在昌荣里、昌都里等社区留下了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工作时间久了,她与小区居民愈发熟络,大家遇到矛盾纠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马大姐调解,对她无比信任。这些年,邻里纠纷、夫妻吵架、噪音扰民……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成了马翠芬工作的重心,她也一直用耐心与爱心,为社区的和谐稳定默默付出。
2024年,以社区优秀网格员及调解能手马翠芬命名的执委婚调工作室正式成立。马翠芬执委婚调工作室是金昌市妇联“家事有约”品牌成立的唯一一个工作室,成立以来,调解矛盾纠纷的数量逐年递增:2024年调解39件,2025年截至目前已调解十几件。工作室由网格员、法律顾问、老党员、热心志愿者等12名成员组成,成员中既有像张明明这样工作仅两年的“新兵”,也有经验丰富的老党员。经验丰富的“老将”与充满干劲的“新兵”携手,让调解工作更有力。
△矛盾纠纷调解现场(资料图)
今年4月,结婚20年的彭某和孙某因经济压力走到离婚边缘,彭某带着小儿子回了娘家。丈夫孙某多次沟通无果后,无奈向社区求助。起初马大姐调解团队主动联系彭某,但彭某抵触情绪较强,以家务事不宜外扬为由拒绝调解。面对这一情况,马大姐调解团队转变工作思路,通过微信与彭某建立联系,从“子女成长”和“家庭完整”的角度打动她,让她意识到家庭完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积极为孙某介绍工作,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调解过程中,马大姐调解团队首先将夫妻二人分开,耐心倾听了他们各自的委屈和想法,时机成熟后,再组织夫妻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最终,夫妻二人重归于好,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挽救。
彭某表示:“马大姐调解团队真的像我们的亲人一样,从各个方面给我们分析问题,不仅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问题,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想着以后怎么经营家庭,怎么把日子过好,真的非常感谢。”
△矛盾纠纷调解现场(资料图)
“生活其实就是这样,没有谁家是一帆风顺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大家随时可以来找我们社区,我们一定会尽力帮您解决问题。”马翠芬执委婚调工作室调解成员张明明真诚地说道。“背对背倾听、面对面和解。”在调解过程中,她们始终秉持专业的工作态度,首先倾听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精准把握矛盾焦点以及争执分歧所在,然后根据纠纷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解。马大姐表示,“调解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很多矛盾纠纷不是跑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反复沟通、两头安抚,才能把事情圆满解决。”
基层治理是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风险感知与预警的触角。近年来,金昌市妇联以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为抓手,融入社会治理大局,力争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让走街串巷的热心居民、老党员化身“民情前哨员”。这些“民情前哨员”以情为线、以法为尺,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巧解千千结。当星子落入时代长河,这些温暖故事最终汇聚成社会和谐的璀璨银河——这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金昌的生动实践。